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端,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相邻。全省总面积45.3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6位。人口3834万。全省设有12个地级市(其中,省会为哈尔滨市为副省级城市)、1个地区行政公署、2个省直管县(市)、62个县(市)。
黑龙江省是国家开发建设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建设,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能源及原材料基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加快发展重点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老工业基地潜能得到有序释放,经济发展呈现出振兴崛起之势。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8%。黑龙江独特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提供了商机。
——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体系较为完备,做优存量、做大增量的潜力较大。黑龙江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一五”时期国家实施156个重点工业项目,黑龙江省就有22个,形成包括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第一重型、“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及“两大机床”、“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众多大型企业为支撑的装备工业发展体系,工业生产横跨38个大类、172个中类、363个小类的404种工业产品、上万个规格品种。大型电站成套机组、大型压力容器、大型连铸连轧设备、重型数控机床、核电设备、支线客机和直升机以及精密轴承、铁路货车、量具刃具等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以上。2002-2012年工业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89家。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改组、改造的空间很大,现今包括中央企业在内,全省拥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33家,年实现增加值及利税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2013年,全省新建产业项目投资3000亿元,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等投资2800亿元左右,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80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5户。
从发展方向看,黑龙江省将紧紧依托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以产业配套和结构调整为切入点,着重推动飞机制造、动力设备、发电设备、数控机床、重型装备等国有企业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同时,着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产业。①以新型农机具、联合收获机械、大型拖拉机、畜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新型农机装备为发展方向,重点打造6个产业园区,规划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②以钻井、采油装备、配套运输装备、勘探装备、钻采工具为主,整体推进新型石油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预计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350亿元,初步形成完整产业链结构,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之一;③以核电、燃气轮机、风电、电动和混合动力发动机等新能源装备产业为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④以支线飞机、直升机、轨道交通、海运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微型汽车等新型交通运输设备为发展方向,推动新型交通运输设备产业发展。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延伸产业链条和配套发展,利用基地和园区打造产业集群,为外来投资者以入股、参股、控股及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带来众多合作商机。
——黑龙江是能源大省之一,产业链生成提速,发展石化、煤化和新能源产业的商机较多。从资源蕴藏量看,化石能源储量丰富,黑龙江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较大,石油后备储量较为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9467亿立方米,油页岩资源也比较富集,煤炭探明储量238亿吨。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30%由能源工业贡献。新能源开发潜力较大,黑龙江省风能、水能、太阳能、热能、生物质能等蕴藏量十分丰富。可利用风能资源在全国居第三位,全省5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5000万千瓦。
从发展方向看,能源石化产业到2015年原油产量继续保持在40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60亿立方米,原煤产量9000万吨左右。同时,石化产业以延伸产业链为发展方向,重点向下游发展乙烯、丙烯两条长产业链,谋划建设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项目,生产7个系列高附加值化工产品。预计到2015年,全省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0亿元以上。新能源产业规划到2015年总投资将达到550亿元。风电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总投资约360亿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0万千瓦,总投资约50亿元;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总投资约33亿元。黑龙江省能源规模开发、深度开发、系列开发的前景较为广阔。
——黑龙江是矿产资源大省,深度开发效益好,是发展矿产经济和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基地。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种矿产资源(含亚矿种)135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的56.97%。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4种,占全国已查明227种矿产资源储量的37%。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5种。石油、石墨、颜料黄粘土、铼矿、火山灰、水泥用大理岩、铸石玄武岩、岩棉玄武岩、矽线石等9种居全国首位。其中,石墨探明储量1.12亿吨,占全国的58.56%、全世界的30%,产能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长石、锇等12种居全国第二位,陶粒页岩、硒、铂钯等6种居全国第三位。全省非能源矿产资源初步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水气矿产资源等五大开发体系,已开发利用矿种67个,有效采矿权2162个,从业人员32.6万人。
依托资源保障和产业基础,我省正在加快发展矿产产业和新材料产业。非能源矿产产业着力构建有色金属、建材产业带以及金、多金属产业带,以资源换技术、换资本、换市场,推进规模开发、综合开发、系列开发、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到2015年矿产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可达2000亿元,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可达800亿元。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光电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硅基及光伏新材料、石墨材料、纳米材料、新型建材等。如,石墨作为稀缺性资源,现在主要以销售原材料为主,每吨市场价格在2000元左右,如果提纯到四个“9”的纯度,每吨市场价格就能达到6万元左右,如开发生产球形石墨、柔性石墨、石墨电极、核石墨等新材料,其价值将会更大幅度增长。“十二五”期间,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重点发展“三条产业链”:发展负极材料产业链,打造我国石墨电池材料基地;发展密封材料产业链,发展满足石油、化工、机械、汽车、轮船等高性能密封材料以及环保类的吸油除污材料;发展硬质材料产业链,逐步建成超硬材料基地等。预计到2015年石墨深加工率可达到60%以上,石墨产业总产值可实现250亿元,即产值三年增长10倍。全省正在集中建设哈尔滨市铝镁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黑河市和绥化市硅基材料产业基地、哈大齐工业走廊化工新材料产业带、牡丹江市特种陶瓷产业化基地及佳木斯市钛合金产业基地等新材料产业基地,预计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可达到1400亿元。
——黑龙江是我国农业大省,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前景广阔。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的67%,现有耕地2.1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居全国首位,是全国耕地和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省份。黑龙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商品量、增量、调出量和粮食质量均列全国第一位。2013年,全省粮食产量1200.8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0;商品量达到979亿斤。黑龙江是全国公认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省。拥有土壤、气候、生态等特定比较优势,寒地黑土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居首位,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全省地处高纬度地区,病虫害轻,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农药应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相应的农作物中化肥、农药残留量较低。良好生态具有发展有机食品的天然条件。目前,全省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500个,占全国认证个数的8.3%;认证面积达到7004万亩,占全国认证面积的1∕4;绿色(有机)实物总量达到3150万吨,占全国实物总量的39.2%,居全国第一位。2013年,全省规上绿色有机食品工业企业120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94亿元。黑龙江有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农垦国有农场群,现有农牧场113个、耕地43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黑龙江粮食深加工业增值空间较大。2013年,我省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94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省工业比重的26.5%。黑龙江省地处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带”和“奶牛带”,动物疫病发生机率低,畜产品安全水平全国领先。饲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发展畜牧业具有资源、环境、地域、科技的独特优势,是国内其他省份无法比拟和不可替代的。2013年,全省肉类产量(猪、牛、羊、禽肉总产量)达到219.01万吨,生猪出栏1822万头,其中60%销往省外;禽蛋产量103万吨,其中约45%销往省外;牛奶产量518万吨,其中80%销往省外。黑龙江省婴幼儿奶粉产量及质量全国第一,鲜奶产量约占全国的15%。多年来,黑龙江省优质、绿色、安全、放心的畜产品深受全国消费者青睐。国内外投资者可参与开发高档婴幼儿奶粉、肉类深加工、高档牛肉产品开发以及现代化牧场建设,实现黑龙江牧业优势资源与投资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结合。
2013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我省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商机。目前,又适逢国人对绿色食品刚性消费需求越来越集中在品质上,这为黑龙江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省政府将绿色食品产业列入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成立了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每年将拿出8-10亿元的财政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和市场推广。未来将重点发展玉米、水稻、大豆、乳品、肉类、马铃薯、山特产品等七大主导产业链,目前,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率约为33%,到2015年精深加工率预计可以提升到40%以上,全省加工食品消费的需求将达到2500亿元以上。全省规划建设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12个,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规划到2015年全省绿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620万亩,新增农产品加工能力4300万吨,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650亿元。投资龙江绿色(有机)、健康(安全)农产品精深加工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黑龙江是科教人才大省,创新能力较强,可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效支撑。全省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80所普通高校,在校生71.8万人。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列全国第6位,国家特色专业126个,列全国第11位,有国家大学科技园4个。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2位。科技资源富集,科研院所724家,有专业技术人员近80多万人,两院院士38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中国最大的兽医药科研基地,最大的传感器技术研究基地,重要的水电、火电、核电技术研究基地,最强的玻璃钢材料研究科研单位,最大的焊接技术研究基地等建在黑龙江省。平均每年研发1500多项科技成果,相继取得了大庆油田持续稳产高效开发、千兆瓦级水轮发电机组、高速铁路重载货车、燃气轮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能源战略基地、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
从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看,重点引入发展要素、吸纳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推动经济存量的合作式发展和技术升级式发展、技术成果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鼓励群众创办科技型企业。①机器人产业。通过对机器人整机产业化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及配套生产技术路线同步推进,引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到2015年,使黑龙江省的机器人产业直接产值达到4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预计达到230亿元。②卫星应用产业。到2015年,引进和培育规模和知名度较高的大型导航定位公司,使得导航定位产品制造业年销售收入接近或达到10亿元,带动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收入达到100亿元。③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依托人才、科研、资源和市场优势,正在重点攻关空客复合材料、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等15个项目,总投资120亿元。④生物产业以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生物育苗、生物育种等为重点发展方向,正在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与成果转化,预计到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⑤环保产业。以节约环保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通过技术集成与示范解决饮用水、城市污水、污泥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问题,引进国内外大型环保企业参与哈尔滨(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高端制造与服务园区建设,打造集总部、研发和环保设备高端制造、高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环保科技产业集中区。
——黑龙江是我国生态建设示范省之一,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潜能较大。黑龙江区域内的广袤森林是东北亚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之一,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天然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全省森林覆盖率45.7%,有林地面积2080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7.6亿立方米,树种100多种,林地面积和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与俄罗斯的两条大界江,界江两岸植被完好,江水纯净。有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大小湖泊253个,水面面积3036.9平方公里,拥有各类水库1148座,总库容量277.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界江和界湖年过境水资源总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陆生野生动物476种,高等植物超过2000种。黑龙江是“世界级珍奇坚果”红松籽、“果中之王”蓝莓、“素中之王”黑木耳三大珍贵食用资源生产基地,年产值在300亿元左右。现有林产品资源50%得到深加工利用,可创造产值800亿元。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使黑龙江森工进入了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目前,全省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近两年推进重点项目60个,现有特色产业基地22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9家,木材加工、森林食品、经济林果、北药产业等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全省林业总产值1400亿元,同比增长17%。
全省正在着力发展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森林碳汇和北药等生态主导型产业。一是推进森林养殖业发展。将突出产品结构调整,扩大鹿、蜜蜂、林蛙、野猪、冷水鱼、桑蚕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规模。引进大型畜禽加工企业,增加分割制品和冷却肉及熟制品的比重,开发蜂、鹿、林蛙等系列产品。二是打造森林食品基地。森林食品实现系列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创建天然、生态、绿色和有机品牌。依托林区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省政府将重点支持省森工总局成立“黑森企业集团”,建立绿色山特产品交易中心,力争5至8年时间打造成为产值超千亿元的大企业。三是引进山特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食用菌、山野菜、坚果类、饮品、保健品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四是合作发展北药产业。推进林药复合生产模式,突出改培适宜林下生长的药材,建设林下药材栽培基地,主要发展五味子、人参、平贝、刺五加、黄芪、龙胆、穿地龙等北方药材的采集、栽培和产品加工,彰显出许多的投资机会。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北国风光,美在龙江。黑龙江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降雪期达4个多月,冰灯、雪雕、冬泳蜚声中外,“中国雪乡”风景区雪深达2米,是观雪赏景的绝佳胜地,亚布力、二龙山、长寿山、乌吉密、日月峡等近100个滑雪场年接待400多万人次滑雪。省内有16个火山群、80多座火山,气势恢宏、千姿百态,五大连池火山区被国内外地质学家称为“打开的地质教科书”,被称为世界火山地质公园。有天然湿地面积556万公顷,占全国天然湿地的1/8。扎龙、三江、兴凯湖、洪河4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扎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丹顶鹤栖息地。全省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104个。林区平均每立方厘米含有负氧离子3万多个,空气的负氧离子的平均含量超过一些中心城市达上千倍。大庆是全国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誉满全球。垦区农田,沃野千里,一望无际,大机械生产作业,现代化的农牧产品加工生产线,给长期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一种全新的感受和对现代化大农业的巨大震撼。除此之外全省拥有中国的“神州北极”、“华夏东极”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黑龙江省现有A级旅游景区332家,其中,5A级4家、4A级61家,S级旅游滑雪场30家,旅行社694家,星级饭店256家、11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省级旅游节庆活动30余个。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省突出打造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2013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3.8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2%;旅游业总收入1348.5亿元,已连续11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
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商机较大。一是做强中俄边境旅游。打造中俄双方旅游战略合作平台,密切双方在旅游市场开发及旅游产品交易等领域合作。国内外旅游企业可在黑龙江设立旅游机构和分社,吸引更多俄罗斯游客来我省及中国旅游。二是推进自驾车营地项目建设。依托黑龙江地域面积广,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和便捷性的有利条件,建设自驾车营地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岛屿河流型露营地、森林型露营地、湖泊型露营地、湿地型露营地、草原型露营地等,通过三至五年努力,把黑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自驾车旅游大省。三是合作建设旅游综合体。围绕冰雪、森林、界江、温泉、极地等旅游资源,深化旅游与商务、休闲度假的结合,开发建设不同类型的旅游综合体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条。预计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
——黑龙江是我国内陆沿边开放大省,区位条件独特,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机遇众多。黑龙江毗邻俄罗斯,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黑龙江与俄罗斯有长达2981公里的边境线,是全国对俄经贸合作大省,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对俄边境口岸15个,占全国对俄边境口岸的70%,口岸年过货能力2900万吨,对俄贸易占全国的近1/4,对俄投资占全国的1/3。目前,黑龙江对俄合作已拓展到林业合作、矿产资源合作、能源合作、农业合作、旅游合作、科技文化合作等领域,并创新了多种合作模式。建立了电力、农业等六个中俄合作联盟。开辟了在全国边境口岸中独具特色的冰封期冰上汽车运输、明水期轮渡汽车运输、流冰期气垫船运输和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等方式,同江、黑河、饶河等边境口岸建设了中俄跨江浮箱固冰通道,使口岸批量过货时间延长了3个月。建立了由绥芬河、东宁陆路港口装车或内河港口装船,经陆路口岸或江运至海参崴,换装海船抵运中国东南沿海港口或者直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江海联运、陆海联运通道。经绥芬河铁路口岸出境,可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接直达俄罗斯腹地、独联体国家及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国际运输大通道。探索了境内、跨境、境外园区相结合的跨境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了以俄能源、原材料为重点的境内产业园区和以对俄出口为重点的工业生产加工产业基地,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是我国批准的陆地边境线上的第二个综合保税区。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国家批准的唯一在俄境内的经济贸易合作区。目前,全省在俄罗斯规划建设了15个境外园区。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建立了黑龙江省名优商品展销中心,集中展示和展销国内外名优品牌产品,使对俄贸易逐步向俄罗斯腹地及独联体国家和地区发展延伸。
当前,对俄经贸合作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务院批准实施《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国函(2013)81号],中俄两国共同确定了双边贸易额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和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近、中期目标。俄罗斯巨资启动《俄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投资10万亿卢布(约合3333亿美元)。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公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为保证能源供应,新建一批发电站、输电线路等。俄远东地区蕴藏着可观的资源,除油气资源外,已探明的铁矿石、煤炭、黄金以及铂族金属储量都非常丰富。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的战略举措,将会使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更加紧密、更加广泛和更具有可持续性。中外企业可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域条件,深化在以下方面的贸易及投资合作:①合作参与利用黑龙江省在俄销售网络,将优质产品出口俄罗斯并向俄腹地延伸;②参与黑龙江省在俄境内的园区建设,在对俄出口基地及园区创办出口加工企业;③联合开展跨境出口加工,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设立加工厂,生产散件或半成品,在俄境内设厂组装生产,开拓俄罗斯市场并向第三国出口;④联合开展跨境进口加工,加强对俄能源原材料开发合作,从俄罗斯进口木材、钢材、矿产品、化工产品等资源性商品,发展木材、钢材、化工品等原料深加工产业;⑤联合开展对俄农产品出口加工,参与对俄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黑龙江现代服务业总供给不足,后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在一、二产业的带动下,以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3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4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1.8%,过去五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4%,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10.9%)。全省物流业增加值745亿元,全省社会物流总额25398亿元,重点建设综合物流园区17个,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5%。商品交易市场共有1151处,年交易额1000亿元,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97处,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年成交额占全省交易市场成交总额的70%。全国有1/2以上的黑木耳在东宁县绥阳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交易,有1/4的禽蛋在双城市新胜禽蛋批发市场交易,有1/5的白瓜子在宝清县白瓜子市场交易。全省信息服务业的宽带覆盖率超过90%,4M接入用户占全省宽带用户的78.8%,居全国第六位。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10.3亿元,哈尔滨市成为全国首批22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34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之一。哈尔滨和大庆市分别被评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省文化产业单位6.6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00亿元,占全省GDP的2.85%,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5%,在全国排名第22位,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黑龙江发展现代服务业后发优势明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当前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的重点,国内外企业投资黑龙江的现代服务业具有较多商机。
当前,黑龙江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市场发育阶段,后发优势明显,孕育了许多合作商机。合作发展物流业空间较大,黑龙江东西南北距离远,商品粮、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和重化工等货物外运数量庞大,物流业市场需求大,迫切需要引进投资者发展集配送、信息、资金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和规模较大冷链仓储、物流企业。到“十二五”期末,预计全省物流总量将达到9亿吨以上,物流业增加值可实现1000亿元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可达到16.5%。合作发展金融市场空间较大,黑龙江省经济运行对金融资本的承载能力、运营能力和增值能力不断增强,金融产品需求持续旺盛。产业结构升级融资需求潜力较大,全省仅省级重点产业项目信贷资金的需求规模和小微型企业资金缺口每年在千亿元以上。农村金融市场日趋活跃,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推进,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将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领域。合作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空间较大,正在依托哈尔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围绕装备制造业、对俄经贸、绿色农业、物联网、物流园区服务、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度假等,建设7个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1个电子商务实景体验园区,利用绥芬河“中俄云仓”项目发展对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黑龙江地处全球云计算中心设立的黄金纬度,年平均气温低至3.5摄氏度,每年至少有6个月以上可通过冷空气直接对云计算中心降温,节约空调耗电50%左右。目前,黑龙江云计算产业市场快速发展,正在加快建设哈尔滨、大庆、黑河等产业园区。预计未来5年全省云计算产值将超过500亿元。服务外包业重点鼓励企业与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或机构开展合资合作,发挥哈尔滨和大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载作用,构建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产业集团和策略联盟。合作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空间较大,围绕能源产业建设煤炭、成品油、焦炭等市场,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建设粮油、果菜、乳肉、副食品等市场,围绕新兴产业建设汽车、农机、石墨等新材料市场,围绕对俄经贸合作建设木材交易、果菜出口、轻工产品专业市场,围绕城乡居民消费建设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农村连锁店等,国内外企业可投资龙江参与商贸流通基础建设。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空间较大,全省正在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出版印刷、动漫游戏、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六大文化产业、18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左右。
——黑龙江产业发展要素条件充足,投资环境良好,有利于创业发展。工商用地空间较大。随着全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主要城市“骨架”拉开,工商用地供应较为充足。特别是全省有盐碱地1067平方公里,其中重度盐碱地870平方公里,土地后备资源相对富集。仅哈大齐工业走廊内就有280多平方公里盐碱地,交通便利、不长庄稼长“企业”,成为理想的大工业聚集区。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容量已达2167万千瓦,不存在因缺电导致停电、限电问题。到2015年电力装机总规模将达到3517万千瓦。同时,还与俄罗斯开展进口电力合作,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大工业用电不成问题。工业用水充裕。全省年平均水资源量810亿立方米,人均2160立方米,居“三北地区”之首。“十二五”期间,将投资1500亿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供应较为充足。交通运输便利。2013年底,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4350公里,居全国第9位。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遍布全省所有县(市),连接省内重点旅游区、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沿边开放口岸、边境互市贸易区。铁路营运里程5157公里,居全国前列。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现有机场10个,国内国际航线131条,哈尔滨国际机场成为国家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中俄石油输送管道建成使用,全省形成了陆、水、空和地下管道并行的综合国际运输网。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省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8万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以上。劳动力资源富集。全省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550万人,劳动用工成本低于发达地区25-30%以上,不存在“用工荒”。全省有100万名训练有素、技能娴熟的产业工人。园区引资承载力较强。现有开发区80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22个,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园区45个,核准面积3.9万公顷,覆盖了全省13个市地和57个县(市、农垦分局),形成了布局优化、要素集聚、土地集约、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体系,为承载项目落地搭建了平台。金融市场融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政策环境优良。出台了鼓励投资、上大项目、扶持重点产业的优惠政策,让利于企。全省主要城市均有“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开辟绿色通道。转变政府职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去年,按照国务院要求,进行两轮清理,共取消和下放101项行政审批项目。对保留的经济活动行政审批进行流程设计,形成企业设立、固定资产投资、生产经营和资质资格等4类96个经济活动行政审批流程,并向社会公开。以审批流程为基础,探索实行网上审批。2014年在发展环境优化上:一是减少审批数量。在去年按国务院要求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基础上,省政府组织深入清理、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二是压缩审批时间。重点压缩基本建设审批时间,压缩企业登记注册审批时间,并下力气清理年检。三是处理好企业投诉。省政府新设立企业投诉中心,重点解决企业对发展环境的意见建议,以及市场环境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当前,黑龙江已进入一个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一个青山绿水、土净天蓝的黑龙江,一个生机勃勃、开放包容的黑龙江,一个转型发展、充满商机的黑龙江,吸引和凝聚了全世界有识之士的目光,向所有海内外朋友们、向全世界投资者、企业家真诚地敞开了友谊之门,合作之门,共赢之门,通向成功之门!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0502129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