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80号通正国际大厦4层
电话:+86(10)67167828, 87109836, 87109837
传真:+86(10)87109838
联系: 张骏张伊依李思凡孙凯、 
当前位置: 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 潜力报告 - 正文

[黑龙江]鸡西市重点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来源:原创   |   时间:2014-10-22 11:04:39   |   浏览:1931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幅员面积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0万人。域内有龙煤集团鸡西分子公司、沈煤盛隆集团2个国有煤炭企业, 12个国营农场,2个森工林业局。鸡西矿产资源富集。境内探明矿产资源有54种,已开发利用20多种,主要有煤炭、石墨、硅线石、钾长石和镁等。耕地总面积1400余万亩,粮食年产量140亿斤左右。生态环境优越。有林地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7%。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11处。旅游资源丰富。有中俄界湖兴凯湖、中俄界江乌苏里江等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明显。与俄罗斯边境线长641公里,其中陆地110公里,水域531公里,有密山、虎林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190万吨,是东北亚陆海空联运的新通道和重要节点。交通便捷顺畅。境内鹤大高速、建鸡高速纵贯全境,兴凯湖机场直通北京、青岛、上海、哈尔滨等国内中心城市,已形成内展外延的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8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7.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2.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0.8亿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6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22元。

重点产业发展基本情况。鸡西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煤机装备制造、石墨新材料、冶金、食品医药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户,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0.4亿元。煤炭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3户。重点企业有龙煤集团鸡西分子公司、沈煤鸡西盛隆矿业有限公司、黑龙江天源煤炭有限公司等企业,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规上,下同)180.9亿元,约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0.6%。电力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8户。重点企业有大唐鸡西热电有限公司、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等企业,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2.9亿元,约占规上工业的8.8%。煤机装备制造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户。重点企业有鸡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鸡西龙宇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沈煤鸡西隆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9亿元,约占规上工业的2.4%。石墨新材料产业(非金属建材)。现有规模以上石墨采选企业17户,重点企业有鸡西贝特瑞石墨产业园有限公司、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奥宇集团、鸡西柳毛石墨资源有限公司等。2012年,全市石墨产业实现产值20.2亿元,约占规上工业的5.4%。食品产业。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4户,重点企业有绿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粮米业有限公司、高金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兴凯湖)有限公司等。2012年实现产值50.3亿元,约占规上工业的13.5%。医药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户,重点企业有黑龙江珍宝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实现产值19亿元,约占规上工业的5.1%。冶金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户,重点企业有北方制钢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产值40.5亿元,约占规上工业的10.9%。煤化工产业。现有规模以上焦炭企业4户,鸡东北方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隆盛煤焦有限公司、鸡西赫阳燃气有限公司、北方制钢有限公司,总产能105万吨。2012年全市焦炭产量65万吨,煤化工产业产值12.7亿元,约占规上工业的3.2%。

今后,鸡西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黑一绿”产业,即煤炭产业、石墨新材料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

 

 

 

 

 

 

 

煤炭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一、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

(一)产业发展基础。鸡西煤田开采历史已逾百年,累计为国家生产煤炭10亿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鸡西煤炭基础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1、煤炭产业规模扩大。2012年,全市煤炭基础产业实现产值181亿元,占工业企业的50%以上。全市共有矿井259处,核定煤炭生产能力3670万吨。全市生产原煤2576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28%。其中,重点企业龙煤鸡西分子公司15处生产矿井,原煤产量1608万吨;沈煤鸡西盛隆公司7处生产矿井,原煤产量434万吨。全市原煤入洗量2000余万吨。

2、煤转电和热电联产快速发展。2012年,鸡西地区发电总装机容量134万千瓦,完成发电量49.3亿千瓦时。其中,燃煤发电10户、装机容量103万千瓦,煤矿瓦斯发电站14座、装机容量3.8万千瓦,热电联产供热能力2000万平方米。省内热电联产最早在我市实现,第一座煤矿瓦斯发电站最早在我市建成。

3、生产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省属重点企业龙煤集团鸡西分子公司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9.8%以上,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95%。沈煤鸡西盛隆公司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龙煤鸡西分子公司杏花煤矿、东山煤矿达到国家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煤矿标准。2011年建成投产的大唐鸡西第二热电有限公司2×30万千瓦煤矸石热电联产工程,采用的国产自主研发的热电联产机组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装备水平国内领先。其供热能力 963万平方米,年节约标准煤近30万吨、削减区域烟尘排放量54万吨、二氧化硫2228吨、氮氧化物7483吨,使我市的环境质量大幅度提升。

(二)产业发展优势

1、资源丰富。煤炭地质储量64亿吨。煤种齐全,以焦煤、1/3焦、气煤、肥气煤、弱粘结煤、不粘结煤和褐煤为主。炼焦煤保有资源储量约占资源总储量的50%左右。动力煤保有资源储量约占资源总储量的46%。鸡西煤层气资源丰富,总资源量800多亿立方米。2、水源充足。全市有大小河流62条,大中小型水库41座,水资源总量39.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0.82亿立方米。国有重点煤矿矿井水年均涌出量4000多万立方米,可回收利用作为煤炭深加工项目建设的补充用水。3、政策环境良好。国家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我省东部煤化工产业区列为全国七大煤化工产业区之一。随着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国家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改造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对煤炭精深加工给予了系列优惠政策。

二、产业发展潜力

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煤化工、煤转电更为煤炭经济的发展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1、煤炭产业市场空间较大。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国际制造业大量向我国转移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能源和化工产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为我市煤炭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按照鸡西矿区现有资源储量和煤炭产能测算,鸡西矿区均衡服务年限可达70年以上。仅鸡西永庆煤田一区地质储量9.46亿吨,可采储量4.46亿吨。永庆二区地质储量为4.61亿吨,可采储量2.9亿吨。

2、煤化工产业发展空间较大。鸡西煤炭资源丰富,尚有30多亿吨未被利用。鸡西煤田赋存的炼焦煤大部分具有低内在水份、中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挥发分、中—高热值、较高煤灰软化温度、强粘结性等煤质特性,是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稀缺的宝贵炼焦煤资源。煤田赋存的褐煤具有较低的水分、中灰、低硫、低磷—中磷、高—特高挥发分、高热值褐煤、较低—较高煤灰软化温度等煤质特性,是良好的动力发电用煤及煤化工原料。大力发展煤化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提升了煤炭产业发展空间。

3、煤炭伴生资源发展前景广阔。鸡西矿区油页岩资源较为丰富,储量在10亿吨以上。目前已进行资源勘探(精查)储量达5.2亿吨,油页岩含油率高,平均含油量为13%,发热量高,达5000大卡左右,是我省规模较大的油页岩矿产地,可规模化发展干馏炼油、半焦发电、页岩灰制建材。煤层气总资源量800多亿立方米,煤层气发电、民用燃气、汽车燃气等市场空间广阔。煤层气、油页岩等伴生资源为煤炭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保障。

三、煤炭产业发展重点

——煤炭采选业。稳步增加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与工艺,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煤炭基础产业群。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煤炭资源,对焦煤等稀缺和特殊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加大褐煤开发力度。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大力提高煤矿采掘机械化水平。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完善煤矿安全系统,改善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加大煤矿联合改造力度,提高资源采收率。重点建设合作立井、宜兴煤矿、永安一区矿井、永庆煤化工等配套矿井。到“十二五”末,鸡西煤炭产量将稳定在3800万吨,入选原煤3000万吨,煤矸石与煤泥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5%以上。

——煤化工产业。积极利用先进成熟技术,密切跟踪新研发的先进技术,加快发展煤炭气化—甲醇—烯烃—多种有机化工系列产品。重点建设甲醇、烯烃项目。整合焦油、焦炉气资源,发展焦化深加工。延长煤焦化—焦油、粗苯系列产品产业链。重点建设煤焦油深加工及粗苯精制项目。延长煤焦化—电石及聚氯乙烯树脂等产业链。重点建设氯碱等项目。依托我市焦煤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碳酸二甲脂项目。发展褐煤(富油低阶煤、油页岩)分质利用项目产业链。重点生产PMC(半焦)、柴油、石脑油、LPG及其深加工产品。未来3—5年,全市焦炭生产能力达到450万吨、甲醇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烯烃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燃料油40万吨、乙二醇20万吨、碳酸二甲酯20万吨。

利用我市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建设油页岩综合利用和硅藻土产品开发项目。重点建设年产400万吨油页岩矿井、35万吨页岩油干馏厂、两台13.5万千瓦半焦电厂、30万吨氧化铝、电解铝、30万吨活性硅酸钙、硅藻土产品开发等项目。

——煤转电。优化资源配置,加快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的低阶煤发电项目建设。鼓励热电联产、煤层气发电项目。重点建设2座2×30万千瓦、1座2×15万千瓦、1座13.5万千瓦低阶煤发电项目,我市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万千瓦。

——煤层气(瓦斯)开发。坚持井下抽放与地面勘探并举,煤层气开发利用与瓦斯灾害治理并重,加速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瓦斯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快瓦斯发电站建设。积极推进煤层气商业性开发,建设地面煤层气开发及城市燃气等项目。

四、加快煤炭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是提高煤炭行业准入标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限制发展规模小、能耗高、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的项目,禁止新建30万吨以下矿井。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市场秩序一体化整治,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协同配套,积极挖掘政策潜力。

二是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创新招商引资途径和方式,大力推介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合作项目,组合优势招商。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和风险投资机制,广泛吸收各种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我市煤电化基地建设。

三是用好用足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和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及时向省和国家汇报,争取在土地使用、税费减免、资金投放、项目审批、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四是强化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装备及产品项目建设。利用国家节能工程项目的支持政策,组织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的申报。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企业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

五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六是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发挥好高校科技创新源、人才库作用;挖掘区域内产业技术工人潜力,以鸡西大学和黑龙江技师学院为载体,健全区域性职业技术培训网络,加快建设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

七是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增加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对勘探项目资金的支持。努力提高煤炭资源勘查程度,提高储量级别。坚持国有重点煤矿勘探的同时,加大地方煤矿的勘探力度。

 

 

 

 

石墨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一、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

(一)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鸡西以打造“中国石墨产业之都”为牵动,大力发展石墨新材料产业,吸引了大批战略投资者入驻,每年石墨加工建设项目在20个左右,石墨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鸡西成长性最好的产业。

1、石墨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石墨采矿、选矿及加工制品企业37家。其中,深加工制品企业5家,采选企业共32家。全市石墨精粉产能达到26万吨,2012年产量17.8万吨,石墨深加工产品3.4吨,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33%。产品从中、高石墨精矿粉已发展到高纯石墨、球形石墨、可膨胀石墨、石墨纸及密封件、人造金刚石等。全市在建石墨项目20个,其中深加工项目16个,占项目总数的80%。产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技术装备水平持续升级。经过多年发展,鸡西石墨生产技术、工艺不断改进,已经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石墨采选技术工艺,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采矿方面,柳毛石墨矿等企业已经实现大型化矿山开采。在选矿方面,主要采用精矿再磨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生产石墨精矿粉纯度达到90%以上,有的企业达到了98%。在提纯方面,浩市新能源公司采用高温热工提纯法,生产出纯度在99.995%以上高纯石墨。3、产业集聚步伐加快。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鸡西石墨产业园区,已累计开发面积3.12平方公里,园区道路、给水、排水、供电、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已入驻宝安集团鸡西贝特瑞石墨产业园有限公司、香港浩市集团鸡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北汽集团黑龙江普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鸡西环宇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鸡西申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鸡西市普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深加工企业10户。

(二)产业发展优势。

1资源蕴藏丰富。石墨储量8.5亿吨,居亚洲之首,已探明矿石保有储量为4.8亿吨,平均品位7.96%。黑龙江石墨资源占全国石墨资源的60%以上,鸡西占全省石墨资源储量的二分之一。属于大鳞片石墨,品位高。大鳞片产出率高,润滑性、柔韧性、耐热性和导电性能均优于其它地区晶质石墨,开发利用价值潜力大,附加值高,采矿条件好,有利于大规模现代化开采,是世界上规模巨大、矿石品质优良、特色突出(大鳞片)少数矿区之一。2、政策支持优势。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纯石墨,提高锂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质量,加快研发核级石墨材料”,“高度重视稀土、稀有金属、稀贵金属、萤石、石墨、石英砂、优质高岭土等我国具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加强战略性资源储备”。 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建设产学研结合紧密、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的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这些政策为培育和发展石墨新材料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3、技术、人才优势鸡西有70多年的石墨开采历史,长期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石墨采选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成为石墨企业的主要技术骨干,为石墨产业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人才储备。拥有行业内最先进的热工法石墨提纯技术和国内最大的单炉石墨提纯装备,提纯后的石墨碳含量高于99.99%。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创新发明专利近80项。4、品牌优势。鸡西生产的各种石墨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远销日本、美国、德国、英国、韩国、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鸡西石墨”是国内外用户普遍认可选购的品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5、产品研发检测优势。已建成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鸡西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着全国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开展石墨产品技术研发,有关石墨标准的试验验证及制定和修订等工作。

二、鸡西石墨产业发展的潜力

石墨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市场需求空间和价值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天然鳞片石墨需求量将达到120万吨。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石墨新兴材料带来广阔空间。石墨是稀有珍贵非金属矿种,是高、新、尖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全球经济和产业竞争格局的调整,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石墨新兴材料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二)新能源产业为石墨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石墨是生产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按照国家提出“2020年电动汽车数量占所有交通车辆10%”的发展目标,我国电动汽车将达到400万辆,带动20万吨正极材料,8万吨负极材料,总价值达到2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混合动力客车电池需求约为电动轿车的4倍,需要大量石墨用于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一些关键元件都是由石墨制成,燃料电池实现产业化生产、大规模应用,也将带动石墨产业快速增长,石墨产业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三)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石墨继稀土之后正在成为国际上稀缺型矿种。各国信息、钢铁、化工等产业领域对石墨需求将保持稳定的增长,石墨产品的国际贸易将更为活跃。我国不断推进钢铁、石油、化工、机械、轻工等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石墨产品的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

三、鸡西石墨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未来一段时期,鸡西将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墨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球形石墨、石墨负极材料、高纯石墨、人造金刚石、可膨胀石墨、柔性石墨制品等,预计到2015年全市石墨产业产值将达到150亿元。

——发展选矿、提纯基础产业链。加快现有石墨选矿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石墨选矿、提纯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到2015年,高碳、高纯石墨产品达到80%以上。

——发展新能源材料类石墨产业链。做大做强电池用石墨材料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渐向电池产业其他配套材料发展,打造中国石墨电池材料基地。重点发展球形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他配套材料。到2015年,形成年产4万吨负极材料、2万吨高纯球形石墨、2.5万吨球形石墨生产能力。

——发展高档石墨密封类材料产业链。大力发展满足石油、化工、机械、汽车、轮船等高性能密封材料以及环保类的吸油除污材料。重点发展可膨胀石墨、柔性石墨制品。到2015年,形成年产可膨胀石墨1万吨、膨胀石墨1万吨、柔性石墨制品1.5万吨生产能力。

——发展冶金、耐火类石墨产业链。充分利用低品位石墨原料,发展市场用量大、需求稳定的冶金、耐火材料及制品。重点发展镁碳砖、增碳剂、冶金涂料、粉末冶金、渗硅石墨等。到2015年,形成年产石墨增碳剂5万吨、镁碳砖5万吨生产能力。

——发展电碳石墨材料产业链。开发系列化电力、电气、冶炼等行业需求的石墨类配套产品。重点发展石墨电极、碳素制品、电刷等。到2015年,形成年产节能石墨电极5万吨生产能力。

——发展特种石墨材料产业链。利用石墨独有特性,开发高科技含量石墨材料与产品,作为产业创新突破发展的方向。重点发展氟化石墨、各向同性石墨、人造金刚石、石墨红外电热材料、石墨高分子材料添加剂、石墨航天航空材料、核电用石墨材料等。到2015年,形成年产人造金刚石10亿克拉、各向同性石墨5000吨、核石墨1000吨生产能力。

——发展静脉产业链。积极发展静脉产业。开发石墨矿山剥离的废石,生产水泥混凝土、建筑、交通、市政等工程用的骨料。积极推进尾矿再选工程,加快回收利用石墨尾矿中伴生矿物,开发新型材料及制品。引导墙体材料企业转型开发利废型建材产品。结合建筑节能开发利废型轻质、保温隔热型建材产品。到2015年,形成年产1亿块石墨尾矿砂砖、100万平方米轻质保温内外墙板生产能力,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四、加快石墨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按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化运作、资源优化倾斜配置、生态环保优先原则,加快石墨资源整合。积极发展大型采选联合企业,改善鸡西石墨资源开采散、乱的无序局面,加大对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控制,控制采选总量,为石墨深加工提供资源保障。

二是提高石墨行业准入条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限制发展石墨选矿、粗加工等“原字号”、投资规模小、耗能高、污染大、低附加值的产业。新上项目必须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产品方案合理,符合全市石墨产业规划,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有序竞争与合理保护机制,按照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制定鸡西石墨产品各品种总生产规模,限制趋同产品项目(企业)数量。

三是加快和完善园区建设。把石墨深加工作为鸡西石墨产业发展的重点,以园区的形式布局生产力,打造“一区两园”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聚集发展。所有新上深加工项目要在鸡西市石墨产业园区内建设,积极鼓励现有石墨加工企业进入园区改造升级。

四是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进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资金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来鸡西发展。通过企业间联合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石墨产业整体竞争力。强化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作配套、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为技术先导的发展格局。

五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黑龙江石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通过协议加强技术合作,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同类企业之间联合,共同开发技术,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创造多赢产业发展格局。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研发力量,建立石墨技术研发中心,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发挥鸡西石墨检测检验中心作用,加强石墨产品检测、试验、信息服务、咨询中介能力建设,完善产业支撑与服务体系。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一、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

(一)产业发展基础。绿色食品产业是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鸡西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为鸡西的支柱产业。

1、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初步形成了水稻、玉米、大豆、经济作物、畜产品、山产品加工业六大产业。年加工能力560万吨,实际加工量323.5 万吨,销售收入107.4亿元。2、龙头企业初具规模。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4户。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18户、市级54户。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5个,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2个,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10个,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16个。绿都集团、中纺粮油(黑龙江)公司、黑龙江绿宝石集团、虎林市兴海米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福顺祥粮油有限公司、黑龙江东北大食品有限公司是行业重点企业。3、生产基地逐步扩大。区域内绿色食品产业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614万亩,辐射农户28.5万户。其中水稻种植基地面积320万亩,玉米种植基地面积177万亩,大豆种植基地面积87万亩,蔬菜种植基地面积6万亩,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面积24万亩。畜牧养殖基地饲养量达到1460 万头(只)。主要包括千头以上生猪养殖场119个,肉牛育肥场13个,万只商品鹅养殖基地2个。全市有46户龙头企业与115个基地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等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结成了联系比较紧密的经济共同体。4、品牌效应明显。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近200个。有珍宝岛、碧珠、麒麟山、绿都、虎琳等知名品牌。有绿色食品标识62个、无公害标识94个、有机产品标识10个、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个。虎琳牌蜂蜜被评为2012年度黑龙江名牌农产品;珍宝岛牌大米、东北大牌珍珠米、麒麟山牌小米、虎琳牌椴树蜜、兴凯湖大白鱼入围今年首届黑龙江消费者最喜爱的100种绿色食品。

(二)产业发展优势。

1、生态优势。鸡西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天蓝、地净、水清。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11处,总面积5897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29.7%。冰雪、森林、草原、湿地、界江、界湖等自然景观近120处,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2、资源优势。鸡西域内耕地面积1400多万亩,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达2.5%,自然肥力好,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产业优势。绿色食品产业门类较全,水稻、玉米、大豆、畜产品加工业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绿色食品加工已成为虎林工业示范基地、密山经济开发区、鸡西鸡冠产业园区等省级园区的主导产业。

二、鸡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潜力

(一)市场需求空间广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绿色有机食品需求不断加大,全球绿色有机食品需求量正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2012年我国绿色食品国内销售额超过3150亿元,出口28.4亿美元,巨大的市场容量为鸡西绿色食品产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二)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潜力大。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率不足40%,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品品种少,大量绿色产品以原料销售,引进深加工技术,就地加工增值潜力巨大。

(三)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空间大。全市现有绿色食品基地面积不足耕地总面积的50%,现有生态环境可以将大部分耕地建设为绿色食品基地,使绿色食品基地面积翻一番,达到1200万亩以上,为绿色食品深加工提供原料保障。

三、绿色食品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今后一段时期,鸡西将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优化绿色食品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水稻、玉米、大豆、畜产品、经济作物和山产品加工业。到2015年,农产品加工量达到375万吨,销售收入128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5%以上。

——水稻加工业。以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为重点,建设绿色水稻产业带,稳步发展高端米,延长水稻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发展米糠油、米蛋白、膳食纤维等深加工产品,开发药用谷维素、维生素E、糠蜡等下游产品。在发展稻壳发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稻壳灰提取白炭黑、活性炭,提高稻壳综合利用水平,引进国内知名食品龙头企业,新上年加工能力30万吨以上,且加工层次高、产品链条长的水稻加工项目。到2015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35万亩,年加工能力达到490万吨。

——玉米加工业。以密山市、鸡东县境内的方虎路、鸡密南线为重点,建设优质高产玉米产业带,稳步发展高质量的玉米主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适机发展玉米为原料的化工医药和精细化工产业,提高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发展玉米脐油、饲料及应用前景广、市场潜力大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变性淀粉、有机酸等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年加工能力达到22万吨。

——大豆加工业。以密山市、鸡东县为重点,稳定种植面积,建设优质大豆生产基地。调整产品结构,将大豆油脂加工向大豆食品加工转变,大豆加工向直接销售食品豆转变,大豆油、饲料粕初级加工向深加工转变。重点发展豆腐、豆干、腐竹、豆粉、豆奶、全豆食品、食品豆、浓缩蛋白、磷脂、膳食纤维等产品。到2015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到47万吨。

——畜产品加工业。以市区和鸡东县为重点建设生猪生产基地,以麻山、密山为重点建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以虎林为重点建设奶牛生产基地,以市区为重点建设禽类生产基地,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发展肉类分割品、精细分割制品、乳制品、乳品饮料、熟制品、方便易存高端肉制品及骨粉、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血红蛋白粉、羽绒制品、羽毛粉、血红素、生物制品等副产品。到2015年,全市肉牛、生猪、肉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9.5万头、195万头、63万头、1300万只,奶牛存栏2.75万头,肉类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44万吨,乳品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

——经济作物加工业。稳步扩大基地面积,扩大基地规模,突出特色,提高深加工能力。重点发展蔬菜净菜、南瓜粉、南瓜食品、甜玉米、黄菇娘、杂粮杂豆等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到2015年,白瓜生产基地面积达到4.4万亩,甜玉米基地面积达到0.45万亩,白瓜籽加工能力达到7.5万吨,甜玉米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

——山产品加工业。强化山产品资源保护,引进食用菌加工企业,提高山野菜深加工规模和水平。重点发展保鲜、速冻、压缩、膨化等食用菌产品,开发即食类产品。发展与国际技术、质量标准接轨的出口山野菜产品。围绕刺五加加工业,重点发展刺五加茶、刺五加精等营养保健品及刺五加人用药品。围绕蜂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绿色、有机蜂蜜及蜂胶、蜂花粉、蜂王浆等深加工产品。到2015年,蜂产品加工能力达到0.36万吨,山野菜加工能力达到0.55万吨,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0.2万吨,刺五加加工能力达到0.85万吨。

四、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推进措施

采取积极措施,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把产业做大。科学规划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带上的大型产业化项目,推动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严格限制小型米业加工、产品低端、环境污染大、能耗高、示范带动作用小、科技含量低的项目。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把龙头做强。采取兼并、收购、资产重组等形式,实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强强、强弱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融资力度,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宣传推介鸡西农业投资政策和招商项目,吸引域外农产品加工名企业、名品牌来鸡西新上或参股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三是提高专业化水平,把基地做实。围绕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生产专业乡、专业村,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大新产品的引进,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基地的科技水平,使基地成为绿色食品产业的“第一车间”。

四是加强组织引导,把利益链条做紧。以“双赢”为宗旨,按照双方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引导组织农民采取订单或土地、产品、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的形式,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五是加强科技创新,把产品做精。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帮助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新技术,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开发水平。帮助龙头企业加强科技攻关,优化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原料采购和生产工艺等各个环节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六是培育名牌产品,把品牌做响。增强商标意识、品牌意识,大力重点培育 “珍宝岛”、 “兴凯湖”大白鱼等特色品牌,使品牌成为农产品质量和形象的代表,成为开发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金字招牌。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利用互联网,在大城市召开产品推介会,组织参加博览会、洽谈会,推出叫响了一批的农产品品牌,全方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创省著名商标、全国驰名商标。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产品品牌进行整合,统一打品牌,力争做到一个产业、一个品牌,形成拳头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0502129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652号

页面更新时间 : 2024-04-18 12:47:25
Powered By Mystep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