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80号通正国际大厦4层
电话:+86(10)67167828, 87109836, 87109837
传真:+86(10)87109838
联系: 张骏张伊依李思凡孙凯、 
当前位置: 中美省州合作专题子站 - 各省介绍 - 正文

吉林省2015年经济概况

来源:原创   |   时间:2016-12-15 17:47:30   |   浏览:1753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中部,东北亚地理中心,因清初建吉林乌拉城而得名,简称“吉”,省会长春。地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0′~46°19′之间。东西长769.62公里,南北宽606.57公里,土地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2%。吉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与石化、农产品加工、商业卫星为支柱产业,航空航天工业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具有自身优势特色。

一、经济特点

(一)“稳”的态势持续

经济增长稳。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一季度稳步回升,今年上半年增长6.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0.5个百分点,追平国家平均水平。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自2015年7月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居全国第21位,同比前进3位,PMI连续4个月站在荣枯线之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省同期GDP增速1.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服务业同期增速0.8个百分点。

就业物价稳。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3.9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67.9%,登记失业率为3.5%,低于年计划1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83.87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6%。价格保持总体平稳,上半年CPI累计上涨1.7%,低于全国0.4个百分点,PPI连续8个月同比降幅收窄,上半年累计下降3.4%,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

投资消费稳。受全省整体经济好转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平稳回升态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37.47亿元,同比增长10.3%,比1—5月提高0.5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23位,处于较快增长水平。消费需求稳步向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比一季度高0.1个百分点,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比一季度高0.6个百分点,食用类、穿着类和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2.7%、7.9%、4.1%。

农业基础稳。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农作物长势好于常年,特别是长春、四平地区玉米长势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有望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全省猪、牛、羊出栏分别增长1.6%、3.7%、3.7%。

(二)“优”的特点凸显

产业结构优。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去年同期的5.2:58.7:36.1调整为上半年的5.3:55.5:39.2,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增加经济饲料作物163.4万亩,增加水稻33万亩,调减籽粒玉米332.6万亩。规上工业产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下降2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亮点频现,上半年旅游业接待游客总数808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7.4%,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306.36亿元,同比增长24.6%,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优。上半年我省汽车、石化等传统支柱产业运营回暖、创出近期最好水平。汽车产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836.72亿元,增长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18.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7%。一汽集团上半年完成产值1897.9亿元,增长7.2%,创近3年最好成绩。吉林石化公司结束了连续5年的亏损局面,上半年实现利润12亿元,其中一季度炼化业务实现利润7.7亿元,创近十年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大成集团全面恢复生产。长客公司新增订单59亿元,澳大利亚967辆双层电动车组和地铁项目签订意向协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优。去产能取得突破,我省主动调减产能,上半年原煤和钢材分别下降42%和20%;去库存初见成效,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8.3%,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库存面积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在新粮收购量增长45%的情况下,粮食库存消化144.9亿斤;去杠杆力度加大,上半年置换债券476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水平比去年底提升0.15个百分点,省属国企综合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降成本效果明显,上半年清费减负项目达40项,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225亿元。

区域经济结构优。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长春市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6.3%,完成全年目标的51.9%,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总量位于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工业产值利润率达到7.5%,运行质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特色突出,发展加快。白山市和延边州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4%、7.3%,分列全省第一、第二位。白城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增速排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两项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

大众创业环境优。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110亿元,增长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上交税金410亿元,增长7.9%,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户数增长6%,个体工商户增长9%。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完成民间投资3948.18亿元,增长15.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76.9%,比去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我省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在国家专项督察中和国务院促进社会投资座谈会上得到充分肯定,近期召开的“台企吉林行”、首届全球吉商大会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民营企业家在吉林投资兴业的热潮。

(三)“新”的动能转换

新产业汇聚新动能。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8%,超过石化产业,成为我省第三大支柱产业。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255.59亿元,同比增长11.2%,物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2%,增速大幅高于GDP增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超高密度LED显示屏等9种新产品实现批量生产;碳纤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一批新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值增长20.1%;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远距离、长航时无人机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已具备3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新技术实现新突破。今年7月,省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会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若干意见》,推动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上半年我省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频,新认定院士工作站3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全省授权专利4416个,签订各类技术合同566份,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62亿元;我国首列混合动力动车组,无人驾驶地铁在长客完成研发制造,其自主研发的中国标准动车组CRH—0503以每小时420公里的交会速度成功刷新了列车高速试验的世界纪录;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出直径4.03米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如果“吉林一号”换上该反射镜后,分辨率将从0.72米升级到0.1米。

新业态呈现新亮点。我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交易额近三年连续增长40%以上,2015年交易额突破26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我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到1620亿元。目前全省建设了10个省级电商基地,40余个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600余个村级服务站点,今年还开展了电子商务城乡“双进”等10个专项行动,新增网店约1.3万户,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70.1亿元,同比增长8%。电子商务仅仅是“互联网+”的一个成功范例,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不断深度融合,必将催生更多新业态。今年,我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组织800余户企业开展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对标、评估,确定亚泰集团虚拟云平台、一汽吉林涂装机器人系统集成等100个工业化信息化融合重点建设项目,已有27户企业成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

新主体孕育新希望。随着“放管服”改革与软环境建设的持续推进,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得到显著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得到充分释放,摆渡创新工场等一批有特色的新型孵化器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减少37.5%,实现了省级涉企零收费,随之新登记企业增长32.9%,平均每天成立企业超过200户,这些新增的市场主体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财政收入增长持续向好。上半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681.4亿元,增长6.7%,增速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比第一季度提高3.4个百分点,是2014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税收收入462亿元,增长2.1%。财政收入的增加保证了本级可用财力,更好地发挥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职能作用,保证了基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改革发展需要,减轻了中央转移支付负担。

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好。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上半年我省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226.26万吨(折标准煤,下同),同比减耗123.96万吨,下降5.3%;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72吨,同比减耗0.08吨,下降10.7%。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556.55万吨,同比减耗105.88万吨,下降6.4%;占整个规上工业能耗总量的比重为69.9%,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96吨,比上年同期下降9.7%。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清洁水体、清洁空气等专项行动在我省全面开展,PM10平均浓度下降17.4%。通化县被评为“国家生态县”,生态城镇化试点扎实推进,我省被确定为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河湖连通等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向海湿地移民正式启动。

二、产业结构

2015年,吉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74.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6.2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337.06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5340.77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1.2:51.4:3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47.4%和45.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GDP达到5185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327美元),比上年增长6.5%。

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336.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634.2亿元,比上年增长8.8%。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为10.6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为14.4%。

2015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7(以上年为100,下同),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其中,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6,上涨1.6%;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7,上涨1.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0.2,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5.3,下降4.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6.6,下降3.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97.6,下降2.4%。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144.0亿元,比上年下降2.0%,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229.3亿元,增长2.2%。其中,全年完成税收收入867.1亿元,下降2.0%;完成营业税收入242.1亿元,增长5.8%。税收收入占地方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5%,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217.1亿元,增长10.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2.3亿元,增长18.5%;科学技术支出41.4亿元,增长13.6%;医疗卫生支出245.8亿元,增长19.1%;节能环保支出117.7亿元,下降16.1%;教育支出477.6亿元,增长17.3%。

(一) 农业

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926.3亿元,林业增加值66.8亿元,牧业增加值578.5亿元,渔业增加值24.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8.3亿元。

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17万亩,比上年增加116万亩,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量3647.0万吨,增产3.2%。其中,玉米产量2805.7万吨,增产2.6%,单产7383.6公斤/公顷,下降0.1%;水稻产量630.1万吨,增产7.2%,单产8272.2公斤/公顷,增长5.2%。

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55.8万吨,比上年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136.0万吨,下降3.1%;牛肉产量46.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8万吨,增长6.4%;禽肉产量68.4万吨,增长3.8%。禽蛋产量107.3万吨,增长8.9%。生牛奶产量52.3万吨,增长6.1%。年末生猪存栏972.4万头,下降2.8%;全年生猪出栏1664.3万头,下降3.3%。

截至2015年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15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0%。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数量比上年末均有增加,其中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2.14万台、节水灌溉机械4.01万套,分别增长6.5%、1.8%。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达到179.09万公顷和103.11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达到49.60亿千瓦时,增长1.7%。

(二) 工业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54.6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956.59亿元,增长6.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098.04亿元,下降0.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115.48亿元,增长16.8%;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9.08亿元,增长13.8%;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088.61亿元,增长10.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产业实现增加值1456.38亿元,比上年下降14.0%;石油化工产业实现增加值720.12亿元,增长13.9%;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1068.37亿元,增长4.0%;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33.38亿元,增长13.6%;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533.78亿元,增长12.2%;冶金建材产业实现增加值742.19亿元,增长4.7%;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107.76亿元,下降4.2%;纺织产业实现增加值129.25亿元,增长3.4%。六大高耗能行业[3]共实现增加值1238.55亿元,增长3.4%。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77.30亿元,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30.43亿元,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71.46亿元,比上年下降16.4%。其中,汽车制造产业实现利润611.11亿元,下降21.9%;医药产业实现利润156.64亿元,增长25.2%;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利润168.56亿元,增长23.7%;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37.56亿元,增长6.3%。

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0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8.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39.04亿元,增长9.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27.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

(三) 金融证券

2015年末,全省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683.80亿元,比年初增加2046.36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8499.59亿元,增加1988.68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308.84亿元,比年初增加2609.40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5203.11亿元,增加2611.66亿元。农合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07.7亿元,增加325.45亿元;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2.65亿元,增加23.47亿元。

截至2015年末,全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40家,与上年末持平。全年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总量41208.10亿元。

截至2015年末,全省有各类保险公司经营主体3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43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寿险收入270.78亿元,增长41.1%;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39.96亿元,增长31.3%;财产险收入120.57亿元,增长12.0%。全年原保险赔付额126.54亿元,增长12.9%。其中,寿险业务给付52.70亿元,增长12.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2.24亿元,增长10.4%;财产险业务赔款61.44亿元,增长13.4%。

三、对外交流

吉林省是全国9个边境省份之一。现有各类口岸、通道20个。其中,以口岸类型划分,有国家一类口岸9个、国家二类口岸7个、地方二类口岸3个、公务通道1个;以口岸通行方式划分,有航空口岸2个,公路口岸11个,铁路口岸5个,界河口岸1个,内河口岸1个。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以来,吉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屡创新高,2007年,首次达到100亿美元大关,实现历史性突破;利用外资持续快速增长,引进内资连续翻番。2013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58.53亿美元,增长5.2%,在全国列第20位。其中出口67.6亿美元,增长13%,在全国列第24位;进口190.96亿美元,增长2.8%。实际利用外资67.64亿美元,增长16.3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8.19亿美元,增长10.40%。全年域外资金实际到位5279.88亿元,增长24.50%,其中实际利用外省资金4852.11亿元,增长26.6%。 

2015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9.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8.2%。其中,出口总额46.54亿美元,下降19.5%;进口总额142.84亿美元,下降30.7%。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1.27亿美元,增长8.2%。全年实际利用外省资金6829.83亿元,增长16.1%。

 

 

版权所有: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0502129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4652号

页面更新时间 : 2024-04-21 14:49:26
Powered By MystepCMS